国立药学专科学校
1936年9月,国立药学专科学校(四年制)创校;
抗战时期,学校迁址汉口,复迁重庆。
华东药学专科学校
1950年6月,学校更名为华东药学专科学校。*药科大学
华东药学院
1952年11月,齐鲁大学药学系和东吴大学药学专修科并入,成立华东药学院。
1953年,武汉中南卫生专科学校药剂专科班并入。
1955年,学校开始招收研究生。
南京药学院
1956年6月,更名为南京药学院。
*药科大学
1982年,获得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1986年10月,与南京中药学院合并,成立*药科大学。
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
2000年2月,转为教育部直属。
2001年,江苏省药科学校并入。
2011年,进入“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
*药科大学现有南京玄武门、江宁2个校区。占地2638.72亩,教室面积4.46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16.16万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9.82万平方米,图书馆面积1.48万平方米,图书资料122.68万册。有31个省部级及校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建立了57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药科大学下辖10个院部系,在22个本科专业,5个高职专业招生。
药学院 | 中药学院 | 国际医药商学院 | 体育部 |
社科部 | *药科大学外语系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理学院 |
成教学院 |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工商管理、生物学、化学工程技术、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药学、中药学。
药学一级学科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覆盖6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药理学、中西医结合为江苏省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 | 药学 | |||||
---|---|---|---|---|---|---|
二级学科 | 药物化学 | 生药学 | 药剂学 | 药物分析学 | 药理学 |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
*特色专业 | 药学 | 药物制剂 | 中药学 | |
---|---|---|---|---|
江苏省品牌专业 | 药学 | 中药学 | 制药工程 | |
江苏省特色专业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英语 | 临床医学 | 药物制剂技术 |
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建成临床前创新药物研发各节点相关的国家和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创新平台19个,并建有“药物科学研究院”,整体推进学校新药的研发工作。学校申报的“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现代中药协同创新中心”入选“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重点实验室 |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
---|---|
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药物分子设计与成药性优化重点实验室 |
*药科大学药物代谢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 |
江苏省肿瘤发生与干预重点实验室 *药科大学国家南京新药筛选中心 |
“十一五”期间,学校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纵向课题749项,在国内同等院校中承担项目数和经费数均名列前茅。其中,2010年获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数40余项,经费资助2.15亿元,获批项目数、经费数均居全国高校之首;共申请专利750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09项,11个新药获得临床批文,9个新药获取国家新药证书。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375篇,其中3100篇论文被SCI、EI收录。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7项;该校与1000余家医药企业签订了8457项合作协议,2项技术转让单个合同经费突破1亿元。
2000年,学校获*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2项;国家精品课程8门,江苏省精品课程30余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3门;入选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57种。学校建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基础药学点)和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生物医药点),获批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是首批获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资助的高校之一。
馆藏资源
药学 | 药物化学 | 天然药物化学 | 药学的生物化学基础 |
工业药剂学 | 药事法规 | 药物分析 | 生物制药工艺学 |
工业药剂学 | 生物工程 |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 药物化学 | 药物的生物化学基础 | 药事法规 |
生药学 | 药物分析 | 生物制药工艺学 | 天然药物化学 | 药理学 | 有机化学 |
制药工程学 | 民族传统体育 | 分析化学 | 人体解剖生理学 | 医药应用数理统计 | 医药企业管理 |
工业药剂学(高职) | 公共关系 | 船舶结构力学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 材料连接原理 |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
大学英语(2010) | 船舶阻力与推进 | 财务会计学 | 南方果树生产技术 | 药品质量管理 |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
微生物学 | 临床药理学 | 药用仪器分析导论 | 药物分析(双语) | 大学英语(2005) | 等 |
* | 省级 |
---|---|
药学实验教学中心 | 中药质量类专业基础课程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生物制药实验教学中心 | 生物制药实验教学中心 |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徐慧 |
校长 | 来茂德 |
党委副书记 | 张福珍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张志坤 |
副校长 | 姚文兵、陆涛、孔令义、王正华 |
叶桔泉 | 著名中医中药学家,中科院首批学部委员。 | 彭司勋 | *工程院院士,著名药物化学家。 |
徐国钧 | *科学院院士,生药显微鉴定的奠基人。 | 袁承业 | *科学院院士,著名有机化学家。 |
沈家祥 | *工程院院士,医药工业现代化生产开发先驱者。 | 周俊 | *科学院院士,著名植物资源与植物化学家。 |
胡之璧 | *工程院院士,中药生物技术的开拓者。 | 谢晶曦 | 著名药物化学家。 |
谢宗万 | 著名生药学家和本草学家。 | 廖清江 | 甾体药物研发领域开拓者之一。 |
刘国杰 | **位执业药师。 | 安登魁 | 药物分析学科的主要倡导者。 |